113-2學期 服務學習課程
|
No |
課程名稱
|
授課教師
|
開課系所
|
合作單位
|
服務目標
|
服務類型
|
成果報告 |
活動影片 |
1 |
HA中國俗文學(文學經典學群) |
陳雀倩 |
通識教育中心 |
鄂王社區發展協會 |
透過在地文化考察與認識,含採摭地域民間文學範例、噶瑪蘭原民文化、西川滿記錄的台灣風物、民間信仰與民間傳說、陝北民俗民歌與文化、民間器物文化探察,讓鄂王社區文化歷史意義繼續傳承,與社區建立多元夥伴關係。 |
SDG 4 、SDG 11、SDG 17
|
 |
|
2 |
民俗舞蹈欣賞 |
須文宏
江翠燕 |
食品科學系、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
宜蘭陽明醫院附設護理之家 |
帶領修課學生學習民俗舞蹈,達成服務長者、認識年長者餘年生活狀態、學習民俗舞蹈技術、認識傳統民俗文化,並參與長期經營的服務學習活動,理解服務學習的價值與精神,是對學生、學校、受服務單位三贏的計畫活動。 |
SDG 4 、SDG 11、SDG 17
|
 |
 |
3 |
基礎籃球 |
張佑誠 |
運動教育中心 |
宜蘭縣育才國小 |
本計畫提供已修過籃球課程的學生為主的課程,先透過數位影片自學,並由教師個別指導,經反覆練習熟練籃球技能的操作與示範,再與合作學校接洽,提供學生實務教學體驗,進而從學生省思日誌瞭解學習成效。 |
SDG 3、SDG 4 、SDG 17
|
 |
 |
4 |
英文二 |
蕭政華 |
語言教育中心 |
宜蘭市立圖書館、
美國在臺協會 |
設計三場主題式英語課程,每次2小時,計6小時。由宜大學生與AIT英語教學助理教師雙方協同設計教案、創作教具,並執行教學,為宜蘭市市民提供優質的英語學習體驗,同時提升宜蘭大學學生的教學能力與跨文化合作經驗。 |
SDG 4、SDG 10 、SDG 17
|
 |
 |
5 |
在地關懷與英語敘事力培養 |
陳惠如 |
外國語文學系 |
宜蘭市進士社區發展協會 |
這門通識課程的設計結合在地素材、英語敘事及社區發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接觸在地場域的真實面,同時訓練學生的問題解決思考及論述能力,無疑是語言學習融合大學社會責任及真實語境的最佳典範。 |
SDG 17 |
 |
 |
6 |
日文四 |
劉淑如 |
外國語文學系 |
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宮崎大學 |
透過日本NPO引介前往當地社區進行知識及永續行動的國際志工服務,以增進宜大生對於包括台日在高齡長照及地方創生與綠色永續等方面在內的異同的認知;並期藉由日本經驗的汲取,擴大對台灣相關領域發展內涵的想像空間。 |
SDG 4、SDG 5、SDG 17
|
 |
 |
7 |
日文二
|
劉淑如 |
外國語文學系 |
宜蘭市立圖書館 |
本計畫希望透過前往宜蘭市圖以跨世代居民為對象所展開的日語繪本的朗讀與展演活動,督促參與者在正規課程以外的多面向學習,以為其日語學習開拓更多視野,刺激其對於無限可能的語言與諸學科之間的跨界對話之大思考。 |
SDG 4 、SDG 5 、SDG 17
|
 |
 |
8 |
聖經與人生 |
保愛貞
林威廷 |
食品科學系、
土木工程學系 |
美麗人生全人關懷協會、宜蘭縣天恩教育協會 |
藉由兒童帶領、繪本技巧、教案主講、教案活動帶領、學習與長者溝通等,讓學童學習愛人助人的精神,學生發揮互助合作精神,增進活動領導能力,體認生命價值並反思家庭的功能,從關懷長者省思社會人口結構與自身關係。 |
SDG 3、SDG 4、 SDG 10 、SDG 16
|
 |
 |
9 |
營養學 |
保愛貞 |
食品科學系 |
宜蘭縣宜蘭市慶和社區發展協會 |
高齡者易有飲食及錯誤飲食禁忌,由學生運用課程所學營養知識,經教案及教具設計,學習使用台語,製作電鍋餐點影片拍攝,帶活動或小遊戲,多次試教,到社區關懷據點授課,教學相長,深化營養學教學內容。 |
SDG 3 、SDG 4
|
 |
 |
10 |
有機生活家 |
江翠燕、黃璋如、鄔家琪、陳永松 |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
宜蘭縣有機農業產銷發展協會 |
讓學生到有機農場(隸屬宜蘭縣有機農業產銷發展協會)一日服務學習,藉由幫忙農場農事工作,瞭解有機農業的操作方法、有機農民之理念與辛苦、有機農產品之特色,進而願意支持有機農產品,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
SDG 3 、SDG 4 、SDG 10 、SDG 12 、SDG 15
|
 |
 |
11 |
寵物學與動物福利 |
林育安 |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 |
為讓學生重視動物應有的福利,帶領學生關懷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流浪狗,並讓學生了解關懷的意義和環境、生態間之關聯性,讓學生從中反思了解愛護和關懷動物,使學生能夠好好地飼養其寵物,以符合動物福利的需求。 |
SDG 3 、SDG 4
|
 |
 |
12 |
動物繁殖學實習
|
林育安 |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
宜蘭縣宜蘭市宜蘭國民小學 |
讓國小生獲得廣且深的生殖知識和技術,並讓修課學生擔任小老師的角色協助國小生,以加深學生的生殖科技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並讓修課學生可以達到溫故和熟練的目的。 |
SDG 3 、SDG 4
|
 |
 |
13 |
解剖生理學實驗二(甲) |
曹博宏 |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
宜蘭縣流浪動物中途之家 |
本計畫舉辦流浪動物保育推廣活動,增加學生動手接觸動物機會,提昇動物科學興趣並藉由志工服務理念,增強服務學習認知,落實尊重生命教育目標。 |
SDG 4 、SDG 11 、SDG 15
|
 |
 |
14 |
解剖生理學實驗二(乙)
|
曹博宏 |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
宜蘭市復興國中 |
本計畫舉辦國中生物科學研習營活動,達成學生做中學理念,透過學生自發性檢討和省思,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將服務學習精神、美好意義傳承,藉此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學習。 |
SDG 3 、SDG 4 、SDG 17
|
 |
 |
15 |
環境奈米技術 |
張章堂 |
宜蘭大學環境工程系(所) |
宜蘭西區扶輪社 |
藉由本課程,讓學生參與協助社區綠美化、河川巡守、廢棄物資源回收等,達到環境保護及社區參與目的,後續進一步評估與分析,思考改善方法,提出改善方針,以求將專業知識予以應用。 |
SDG 6 、SDG 7
|
 |
|
16 |
水生生物調查技術 |
陳永松 |
生技與動物科學系 |
社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
藉由修課學生進行縣境內的魚類相關調查並移除漁獲中的外來種,以維護原生物種的棲息空間。期待讓修讀本課程的學生具備未來從事水域環境相關調查研究之基礎,並成為保育並守護環境的現代公民。 |
SDG 11 、SDG 14 、SDG 15
|
 |
|
17 |
海洋生態學
|
陳永松 |
生技與動物科學系 |
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 |
藉由修課學生進行服務學習及校外教學,了解海洋面對的環境問題,認識岩(礁)岸潮間帶生物的分層現象,及潮間帶生物如何適應環境。期讓修課學生具備未來從事海洋相關調查研究基礎,並成為保育並守護海洋的現代公民。 |
SDG 3 、SDG 4 、SDG 14
|
 |
|
18 |
造園學實習 |
黃志偉 |
園藝系 |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
本基地曾荒煙蔓草,垃圾棄置,近年附近開發加速,本計劃與蘭陽城鄉美學基金會合作,提供專業的生態綠地建設服務,融入專業課程,供宜蘭市遊憩休閒機會,並能減輕都市熱島效應,串聯都市生態廊道,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SDG 3 、SDG 4 、SDG 6、SDG 10 、SDG 11、SDG 13 、SDG 15、SDG 17
|
 |
|
19 |
草坪學
|
黃志偉 |
園藝系 |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
本基地曾荒煙蔓草,垃圾堆置,野狗群聚,近年附近開發加速,本計劃與NGO合作,提供專業的生態綠地建設維護服務,融入專業課程,提供宜蘭市遊憩休閒機會,並減輕都市熱島效應,串聯生態廊道,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SDG 3 、SDG 4、SDG 6、SDG 10、SDG 11、SDG 13、SDG 15、SDG 17
|
 |
|
20 |
綠色營造與美學 |
郭建慧 |
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
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
強調綠色構築與環境美學之關聯性,在實踐中培養更多元的思考能力,藉由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學生與機構合作實際參與,行動過程與在地連結,加深學生對環境教育及藝術創作的認知,讓農村社區透過空間改造顯現活力。 |
SDG 11、SDG 15
|
 |
|
21 |
電子學 二 |
吳錫聰 |
電子工程學系 |
宜蘭縣立凱旋國小 |
課程包含自然科學的基本原理與概念,參與服務學習學生加以應用,以協助發展縣內小學的自然科學教育,透過本服務學習將社團經驗帶入活動中,提升自然科學教育之趣味性。 |
SDG 4 、SDG 10
|
 |
 |
22 |
電子電路實驗二
|
吳錫聰 |
電子工程學系 |
礁溪教會 |
課程涵蓋自然科學的基本原理與概念,由參與學生將其實際應用於服務活動,以協助提升縣內小學的自然科學教育水準。透過服務學習,學生將社團中的經驗融入教學活動中,進一步增添自然科學教育的趣味性。 |
SDG 4 、SDG 10
|
 |
 |
23 |
電子學實驗一(乙) |
李志文 |
電機工程學系 |
宜蘭縣宜蘭市宜蘭國民小學 |
電機二乙參與服務學習的同學,分組訂定科學實作主題,設計電子電路實驗或科學動手做實驗。並通過對科普活動經營,可以培養團體合作、溝通協調、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實踐對社會關懷的教學目標。 |
SDG 4 、SDG 10、SDG 17
|
 |
 |
24 |
電子學實驗一(甲)
|
李志文 |
電機工程學系 |
宜蘭縣宜蘭市宜蘭國民小學 |
電機二甲參與服務學習的同學,分組訂定科學實作主題,設計電子電路實驗或科學動手做實驗。並通過對科普活動經營,可以培養團體合作、溝通協調、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實踐對社會關懷的教學目標。 |
SDG 4 、SDG 10、SDG 17
|
 |
 |
25 |
程式設計 |
李棟村 |
電子工程系 |
宜蘭縣立復興國民中學 |
傳承噶瑪蘭資訊志工團隊精神、籌合宜大資農工商資源、師生專業與熱誠,進行產業行銷智慧化、在地文化深耕化、觀光資源網路化、與偏鄉資訊教育深化。「資訊志工團隊計畫」運用資訊志工專業與創意,協助地方特色規劃。 |
SDG 4 、SDG 10、SDG 17
|
 |
 |
26 |
Python程式設計
|
李棟村 |
電子工程系 |
蘇澳數位機會中心 |
透由電子科普教育推展,促進科技創發,開啟科學探索,持續創造優質生活環境;促進參與同學教學相長,獲得學習動力及服務奉獻帶來的成就與滿足感,發揚在地生根精神、提升學生解決實務專業力、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
SDG 4 、SDG 10、SDG 17
|
 |
 |
27 |
機率與統計 |
林作俊 |
電子系 |
宜蘭縣樂齡學習數位示範體驗場域 |
旨在協助五結數位機會中心解決電子設備及網路系統問題,縮短資訊落差。透過學習服務活動,學生能學以致用並培養服務意識,激發志願服務意願,強化校地連結,共同推動智慧行銷與在地文化深化,並加強偏鄉教育的支持。 |
SDG 3 、SDG 4、SDG 17
|
 |
 |